發(fā)布時間:2016-11-08 11:48:39 閱讀次數:
當今世界中,數據資源已經成為一種財產,明晰產權是建立數據流通規(guī)則和秩序的前提條件,且大數據應用不能以犧牲個人數據財產權為代價。
技術的進步,包括互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物聯(lián)網、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的發(fā)展和運用,使得企業(yè)和個人更多的行為可記錄、被記錄、可分析、被分析。由此產生的數據資源也正和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一樣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素。
數據能帶來價值是一種資產,明晰產權是建立數據流通規(guī)則和秩序的前提條件。數據所有權的基本原則是誰的數據歸誰所有,沒有任何主體指向的數據是公共資源。
公共數據是指政府在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產生的信息,比如行政許可、法院訴訟等。上述信息由政府和法律的強制力產生,對企業(yè)個人的生產經營和履約能力有一定的影響,涉及公共和他人利益,因此,應加大公開力度。
數據的公共資源是指無主體指向的數據資源,也就是說脫敏后的數據不能查到與其相對應的個體和企業(yè),且可以經過加工向社會出售。因為數據的持有機構負有加工的責任,因此它向社會提供數據服務,可以收取費用。比如社會資金流向地圖、商品物資流向地圖、金融生態(tài)狀態(tài)圖等等。對于個人主體而言,與他行為特征有關系的一些數據歸于個人主體所有,包括自然人的特征、財產、負債、行為、健康情況、愛好等等的數據,都應該歸個人主體所有。
機構為客戶服務產生的數據歸機構與客戶公共所有。數據所有權的內涵是什么?2016年4月歐盟公布了《數據保護一般條例》,數據主體的權利包括透明、告知權、可獲得權、修正權與被遺忘權、異議權與拒絕自動畫像權、權利受限情況。拒絕自動畫像權可能對我們征信業(yè)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大數據的運用對于征信業(yè)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信用評估是金融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基石,金融機構內部信用評級與社會第三方征信是兩件相互關聯(lián)又相互獨立的事情。自動畫像權歐盟是這樣定義的:“數據畫像指任何通過自動化方式處理個人數據的活動,該活動服務于評估個人的特定方面或者專門分析及預測個人的特定方面,包括工作表現(xiàn)、經濟狀況、位置、健康狀況、個人偏好、可信賴度或者行為表現(xiàn)等等?!爆F(xiàn)在很多網絡服務都是和自動畫像有關系的。
經客戶的授權,金融機構和征信機構可以查詢與客戶經濟活動有關的個人信息,比如往來賬務信息、水電費、公積金等繳費信息、電子商務信息等等。這里就涉及數據所有權兩個方面,包括拒絕自動畫像權和數據可攜帶權。這兩項權限與征信成本有很大關系,希望大家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F(xiàn)在《網絡安全法》草案二審稿正在征求意見,根據二審稿規(guī)定,網絡運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對收集的用戶信息必須嚴格保密,而且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應該公開其收集使用的規(guī)則。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損毀其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一旦這部法律成功通過,現(xiàn)在批量購買網絡上的一些服務信息恐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在征信業(yè)的發(fā)展中怎么處理是應該研究的問題。數據主體的征信權利可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被告知權,當征信數據使用對征信主體帶來拒貸等不利影響時,應通知征信主體;本人信息查詢權,征信主體有權免費或較低費用查詢自己的征信報告;信用重建權,當個人的負面行為終止一段時期后(一般5-7年),個人有權要求征信機構不再展示其負面記錄,以幫助其建立新的信用記錄;司法救濟權,對異議處理、本人查詢、糾錯等征信行為不滿,征信主體可以訴諸法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要防止和制止未經本人授權、強制授權、一次性終身授權等侵權的行為。
大數據的應用和價值的挖掘,不能以犧牲個人數據財產權為代價??萍嫉陌l(fā)展、社會的進步,終極目標是讓人類更安全、更自由。保障數據主體對其數據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必須是誰的數據誰做主。通過嚴格的執(zhí)法和行業(yè)的自律,確保大數據在產權清晰、權利保障有效的框架下發(fā)揮更大的價值,大數據才會擁有健康的未來。(此文根據作者2016年7月10日在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